2008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2007-11-15 点击量:55146次 分享至
学校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校园总面积4.6平方公里。
华中科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涵盖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0余人,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其中,院士1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3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1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5名青年学者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依托单位的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投入了全面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准立项。学校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不断集聚学术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推行全员聘任制为契机,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气蓬勃的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向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已经成为一批英才创业、发展的沃土!
华中科技大学期待着您的加盟!
应聘条件:
1.年龄要求:一般要求在35岁以下。
2.健康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在指定医院体检合格。
3.学位经历要求:除个别特殊专业外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且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
4.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提供两名同行专家推荐信,推荐人必须有一名是校外同行专家。
相关待遇:
1.提供一定的研究启动经费;
2.提供校内周转房,如购商品房,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货币化补贴;
3.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中国 武汉 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 人事调配办公室 联 系 人:蒋老师 盛老师 刘老师 电 话:86-027-87542427 传 真:86-027-87542527 E-mail:rscl@mail.hust.edu.cn jsbjqy@mail.hust.edu.cn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1 | 数学系 | 应用数学 | 2 | 不限 | |
2 | 数学系 | 计算数学 | 2 | 不限 | |
3 | 数学系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 | 不限 | |
4 | 数学系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2 | 不限 | |
5 | 数学系 | 基础数学 | 2 | 不限 | |
6 | 物理系 | 引力实验、传感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光学测量等弱信号检测技术相关领域 | 2 | 不限 | 相关领域做出较高水平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有创新见解和设想 |
7 | 物理系 | 凝聚态理论 | 2 | 不限 | |
8 | 物理系 | 生物纳米材料 | 1 | 不限 | |
9 | 物理系 | 量子调控理论 | 2 | 不限 | |
10 | 物理系 | 物理学 | 1 | 男 | 教学岗位,同时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
11 | 物理系 | 光学 | 2 | 不限 | |
12 | 化学与化工系 | 固体无机化学 | 1 | 不限 | 能胜任讲师或副教授岗位 |
13 | 化学与化工系 | 有机化学 | 1 | 不限 | 能胜任讲师岗位 |
14 | 化学与化工系 | 化学工程 | 1 | 不限 | 能胜任教授岗位 |
15 | 化学与化工系 | 物理化学 | 1 | 不限 | 能胜任讲师或副教授岗位 |
16 | 化学与化工系 | 分析化学 | 2 | 男 | 能胜任教授和讲师岗位 |
17 | 化学与化工系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2 | 不限 | 能胜任讲师或副教授以上岗位 |
18 | 化学与化工系 | 应用化学 | 1 | 不限 | 能胜任教授岗位 |
19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3-5 | 不限 | 机械电子工程、光学与光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神经生物学,蛋白质科学等 |
20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成像 | 3-5 | 不限 | 计算机,控制,图像处理,机械,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21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电子学与传感器技术 | 2-3 | 不限 | 生物电化学,分子光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
22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 3-5 | 不限 |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学、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力学、人工器官等 |
23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系统生物学 | 3-5 | 不限 | 生物信息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化学,组学,药物分子设计等 |
2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分子生物学 | 2 | 不限 | 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学 |
25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分子医学 | 2 | 不限 | 医学遗传学、医学分子生物学 |
26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能源 | 1 | 不限 | 能源生物技术 |
27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发酵工程 | 1 | 男 | 发酵工程 |
28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制药 | 1 | 男 | 生物药剂学 |
29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中药生物技术 | 1 | 不限 | 中药学、中药药剂学 |
30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高分子材料 | 1 | 男 | 纳米载药系统、组织工程 |
31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纳米诊断技术 | 1 | 男 | 免疫分析 |
32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分子药理学 | 1 | 男 | 分子药理学 |
33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纳米生物医药 | 2 | 不限 | 生物技术制药、纳米材料 |
3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制药 | 1 | 不限 | 生物制药. |
35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或微生物 | 1 | 男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或微生物 |
36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真菌学 | 1 | 男 | 真菌分子生物学 |
37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 | 2 | 男 | 微生物、生物技术 |
38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可信通信与P2P | 1 | 男 | |
39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移动网架构 | 1 | 男 | |
40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军通网信令体系 | 1 | 男 | |
41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基于Rof的移动通信系统 | 1 | 男 | |
42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高效率ITS与嵌入系统 | 1 | 男 | |
4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2 | 不限 | |
4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应用/图像处理 | 2 | 不限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4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 2 | 不限 | |
4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 1 | 男 | |
4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软件工程 | 1 | 男 | |
4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复杂性理论 | 1 | 男 | |
4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并行分布式计算 | 1 | 男 | |
5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安全 | 1 | 男 | |
51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系统工程 | 3 | 不限 | 物流、应急管理研究方向优先, |
52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2 | 不限 | 航天航空专业的优先 |
53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测控技术 | 2 | 不限 | 航天航空专业的优先 |
54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模式识别 | 3 | 不限 | 视觉控制,图像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优先 |
55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2 | 男 | |
56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2 | 男 | |
57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1 | 女 | |
58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遥感图像信息处理 | 1 | 男 | 面向国内遥感卫星图像信息处理需求,从事卫星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
59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1 | 男 | |
60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 2 | 男 | |
61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光电技术 | 1 | 男 | |
62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遥感图像信息处理 | 1 | 男 | 面向国内遥感卫星图像信息处理需求,从事卫星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
63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1 | 男 | |
64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 2 | 男 | |
65 |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光电技术 | 1 | 男 | |
66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艺装备 | 1 | 男 | |
67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微机电 | 1 | 男 | |
68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设计艺术学 | 2 | 男 | |
69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1 | 男 | 讲师/助教 |
70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1 | 男 | 讲师/助教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71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1 | 男 | |
72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 1 | 男 | |
73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2 | 不限 | |
74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1 | 不限 |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能独立主持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好 |
75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 | 1 | 不限 |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能独立主持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好 |
76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原理 | 1 | 不限 |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能独立主持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好 |
77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程图学 | 1 | 不限 |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能独立主持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好 |
78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制自动化 | 4 | 不限 | |
79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控制 | 2 | 不限 | |
80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机拖动 | 2 | 不限 | |
81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软件 | 2 | 不限 | |
82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信息 安全 | 2 | 不限 | |
83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2 | 不限 | 从事电子制造领域研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能承担国家级项目 |
8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非晶态材料及应用 | 1 | 不限 | 产品研发、基础研究(优先考虑国外,若没有,可考虑国内) |
8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半固态铸造研究组 | 1 | 不限 | |
8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镁合金消失模研究组、绿色铸造 | 1 | 不限 | |
8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铸造合金研究组 | 1 | 不限 | |
88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绿色铸造研究组 | 1 | 不限 | |
89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凝固模拟研究组 | 1 | 不限 | |
9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精密塑性成型 | 1 | 不限 | |
9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快速成型 | 2 | 男 | |
9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微成形技术 | 1 | 男 | |
9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金属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 | 1 | 不限 | |
9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焊接 | 2-3 | 不限 | |
9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封装教学与研究 | 1-2 | 男 | |
96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2 | 男 | |
97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2 | 不限 |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98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1 | 男 | |
99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 | 2 | 男 | |
100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及仪器 | 1 | 男 | |
101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2 | 男 | 35岁以下,愿从事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及相关教学工作 |
102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1 | 男 | 学术带头人,45岁以下,有好的科研基础和稳定方向,在电工系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
103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1 | 男 | 学术带头人,40岁以下,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有好的科研基础,电气专业或物理专业 |
104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1 | 男 | 从事脉冲强磁场相关科研工作 |
105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1 | 男 | 从事脉冲强磁场相关科研工作 |
106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1 | 男 | 从事脉冲强磁场相关科研工作 |
107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1 | 男 | 从事脉冲强磁场相关科研工作 |
108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机与电器 | 1 | 男 | 从事脉冲强磁场相关科研工作 |
109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新能源 | 1 | 不限 | 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 |
110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力市场 | 1 | 不限 | 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 |
111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磁新技术 | 2 | 不限 | 从事聚变技术(脉冲电源,电磁测量)研究及相关教学工作 |
112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机与电器 | 2 | 男 | 从事电机及控制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
113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2 | 男 | 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相关的教学工作 |
114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工程热物理 | 3-4 | 男 | |
115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2-3 | 男 | |
116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2 | 男 | |
117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2 | 男 | |
1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热能工程 | 3-4 | 男 | |
119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化工过程机械 | 1-2 | 男 | |
120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 | 2-3 | 不限 | 部属重点高校或优秀留学人才。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
序号 |
单位 | 学科领域 | 人数 | 性别 | 备注 |
121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2-3 | 不限 | 部属重点高校或优秀留学人才。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
122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水环境 | 2-3 | 不限 | 部属重点高校或优秀留学人才。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
123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 2-3 | 不限 | 部属重点高校或优秀留学人才。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
124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 2-3 | 不限 | 部属重点高校或优秀留学人才。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
125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力学 | 1 | 不限 | 特别优秀的人才学历可以是博士,年龄30岁左右,中级职称以上 |
126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土木工程 | 2 | 不限 | 特别优秀的人才学历可以是博士,年龄30岁左右,中级职称以上 |
127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 | 不限 | 特别优秀的人才学历可以是博士,年龄30岁左右,中级职称以上 |
128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交通运输工程 | 1 | 不限 | 特别优秀的人才学历可以是博士,年龄30岁左右,中级职称以上 |
129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船舶流体力学 | 2 | 不限 | |
130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船舶结构力学 | 1 | 不限 | |
131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船舶设计与制造 | 1 | 不限 | |
132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电类 | 3 | 不限 | |
133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交通规划与管理 | 1 | 不限 | |
134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流 | 2 | 不限 | |
135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控制 | 3 | 不限 | |
136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1 | 不限 | |
137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城市规划 | 1 | 不限 | |
138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景观学 | 2 | 不限 | |
139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数码设计 | 2 | 不限 | |
140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 2 | 不限 | |
141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市政工程系 | 2 | 不限 | |
14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系 | 2 | 不限 |
温馨提示:信息转载于网络,招聘信息中如果出现收费或汇款等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